FindShine +

月记[2017.01]

关于年度目标

今年订阅《得到》的吴军专栏,学到很多高级人士的视角和方法,其中一篇吴军介绍了 Google 在管理企业和个人在用的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管理方法,它相比 KPI,更适合做自我驱动的管理,因为 KPI 为了完成可测量的目标常常会把目标定的低一些,甚至不写,而 OKR 只要做的事情是目标相关的,中间的步骤是可以随时修改的。

吴军的定了11个目标,范围宽广而具体,涉及了写书、讲课、投资、旅行、家庭、财务、学习、锻炼,很有借鉴意义。另外还介绍了“消耗跟踪曲线”的方法,通过比较计划和实际来跟踪和指导你调整进度。

OKR.png

跟吴军相比,我的目标少了投资、授课、家庭等,更多在于学习和训练技能、发展初步影响力。也简单分享一下。

目标1.创建或参与 Github 项目,Star 超10个

目标2.分享一个内容浏览超过10,000人

目标3.依靠互联网赚一笔钱

目标4.健身塑形

目标5.学习计划

目标6.个人成长

目标7.理财目标(暂不透露细节)

目标8.暂时保密

这些目标可能会在年中的时候进行重新 Review 和调整,年末的时候给每个目标打上0~1的分数,如果总分能达到70%,应该就算是个满意的成绩了。

深度强化学习(DRL)来袭

一月初名叫 Master 的账号在国内围棋平台以60连胜的成绩横扫专业选手,再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随着集团双11技术的揭幕,我们发现深度强化学习在电商的应用也遍地开花。组里的同学也按耐不住,开始了集体学习的历程。我们先后分享了 AlphaGo 的 Nature 文章,看了 David.Silver 在 UCL 的强化学习视频,也下了一个 Flappy Bird 的开源代码来自己训练模型。

FlappyBird.png

我花了周末2天的时间训练那只拍翅膀的小鸟,一帧一帧地看它从死鸟变成菜鸟,最后成为不死鸟。辅以 NIPS2013 的文章[1],再深度消化了一下 DeepMind 提出的通用 AI 的框架,深感振奋。集团里面深度学习的平台也初露头角,接下来在我们的业务上也会找机会去尝试,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对环境的刻画,的确令人叫绝。

说说最近看的书

非常喜欢“微信读书”这款APP,除了使用顺眼顺手外,它的“社交排行榜机制”和“阅读时长换书币”设计,让我感觉很精妙:远远看别人读再多书,你也不会觉得怎样,但是看到朋友们如此努力,就会产生比赛心理。而且其“社交荐书”也很好,你有敬佩和喜欢的人,他们看的书对你而言,也意义非凡。

《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被翻拍成电影,由李健唱主题曲。第一眼看到书名,以为会是忠贞的爱情主题,想不到看了100页,还在绕口令似的讲小市民生活的琐事,而且是特别不得志的一个人。全书就围绕着一个概念——“说得着”,不管是吴摩西,也就是杨百顺,后来叫杨摩西,死的时候叫罗长礼的那个人,还是他的外孙牛爱国,终其一生都在找能说话的人。有些人能说话,不在乎年龄、阶层、职业、性别,无论多远,想说话的时候,我都会去找你。18章有一句“一见面大家就能喝醉,证明说得着”,很精辟的讲到我们的酒文化,愿意跟你喝醉其实是有话说。主人公的故事让人看着揪心,但是回想起自己平淡无味的生活,感觉不如找人多说话。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是一本相对好读的投资入门书。书中讲到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分别强调根据股票市值(P_0)与公司当前价值(V_0)的关系(P_0 << V_0 < V_n)和根据股票市值(P_0)与未来价值(V_n)的关系(P_0 < V_0 << V_n)两种投资思路。相比而言,价值投资的难度较小,更有实践意义。还分析了很多行业相关的选股视角(“买房子先选社区,买股票先选行业”),比如多买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行业。举例来说,电视行业门槛低,电视技术又老变,这种行业投起来就很危险;而可口可乐,一个配方可以一两百年不变,他的长期回报就比较可观了。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受教训,作者提到“投资人最常见的心理账户是把钱分为本钱和赚来的钱,并且对这两部分钱体现出非常不同的风险偏好,这样无形中就把买入成本作为决策依据之一了”,这种买入成本的锚定心理,常常会为成为决策误区,其实我们应该看的是这支股票的市值是不是真的达到了它的价值,它的涨跌,跟你在什么时候买入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总之,书里有干货很多,推荐阅读。

还看了一本小书,叫《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这是一本很轻松的书,看到一对恋人从认识到结婚的酸甜苦辣,像所有中国言情小说一样,最后是甜的。值得爱的男人长什么样,是一个可以长期思考的问题。同样的,一个陪伴男人成长的女孩子,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在最后的书评写了一句“1+1>2,是对世界的最好回答。”

Life

Tech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