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该拥有什么?
2016-04-17
时间很残酷,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于是我开始思考和搜寻,世界上那帮让我觉得牛逼的人,25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正好Email中收到Quora推送的一个问题:How much should you have accomplished by 26 years of age?(有多少事情是你在26岁时已经完成的?),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一套自己的房子、一段认真的感情,还是小有名气?
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没有答案,因为从来没有想过。Vote票数最高的答案清晰地罗列了他认为最重要的点:
- Having people in your life that you care for(拥有你关心的人们)
- Having time to do things that are personally meaningful(有时间去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 Having a certain amount of space and autonomy(拥有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权)
- Having the goals, drive and motivation to be a slightly better version of yourself every day(每天有目标和动力去成就更好一些的自己)
- Having new experiences, meeting new people, and using those experiences to give yourself a broader perspective on the world(去经历不曾经历的事情,遇见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并用这些经历帮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看完你会发现,上面列的这5点,都不是显式的“成就”,而是一种人生状态。这种人生状态基于你的幸运、你的用功,以及有那么些善良的人愿意帮助你走出困境。
前两天阅读了一篇长文,文章名为《厨子与大厨:伊隆·马斯克的独家配方》[1][2],作者花了几个月写下9万字的论述,试图揭秘到底什么让马斯克非同凡响,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思维方式被叫做“第一性原理”:
“我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被传统和过去的经验束缚太多了。人们几乎不从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任何问题。他们会说‘我们会这么做,因为我们过去都是这么做的’,或者‘没人这么做,所以这么做肯定不对’。但是这么想真是太荒谬了。你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物理学上,我们叫‘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思考’。你从基础概念开始,然后从那儿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然后你来看你的结论到底成不成立。你的结论和其他人过去得出的结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我理解一下,第一性原理就是从头开始思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比如马斯克曾经害怕天黑,后来他了解到:天黑只是可见光波长范围之内没有光子。然后他会想:因为没有光子而感到恐惧很愚蠢。此后,他就不再害怕天黑了。
又比如,我老板经常给我说,你们不要只是听运营说他们要做这做那,要去思考运营为什么提这个需求,他们真正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果你能提供更好的方案,为什么要按运营说的做,说不定他们还会感谢你。
这就是我理解的第一性原理。25岁的你,不应该只是拥有无限的体力和说做就做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开始思考,一切需求背后到底是什么?
独立思考,不只是说说而已。
马斯克25岁的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他隐约嗅到了互联网的味道,同时也是当时既没钱又没名气的马斯克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本就可以参与的行业,于是他和他的弟弟联合创办了Zip2,一个介于黄页和Google地图之间的概念。4年后,他们成功卖掉了这家公司,马斯克拿到了2200万美元。这是他的独立思考。
李想25岁的时候,刚刚从泡泡网的全身而退,投入第二次创业,创办了“汽车之家”。当初成立汽车频道的时候,四名成员甚至连驾驶执照都没有,于是去学习,从普通执照到赛手驾照、拉力赛驾照…而如今,35岁的他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车和家”,将打造两款车型来满足 90% 的城市需求,一款小而美的 SEV,一款大而强的 SUV。这是他的独立思考。
再谈谈我叹服的文人。李敖25岁的时候,刚刚结束一年半的军旅生涯,退伍当年就发表了著名的文章《老年人和棒子》,激烈地喊道:“我们早已伸出了双手,透过沉闷的空气,眼巴巴地等待你们递给我们一根真正崭新的棒子!”这是他的独立思考。
苏东坡25岁初任判官,无繁重公务,于是畅游木白山和黑水谷一带的寺院,以及周文王的故里,写下豪放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注:文中配图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董老师在硅谷],来自上面引文